主管主办单位: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辣椒、茄子、玉米、黄瓜、缸豆……走在渝水区界水乡都康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各式蔬菜映入眼帘,摘下一根黄瓜品尝一口,汁水充足,清新爽口。基地内还有高科技仪器设备可用于蔬菜生产、加工,无污染的栽培方式深受食客喜爱,不少游客更是慕名前来采摘。
其实不仅在界水乡,如今整个渝水区的蔬菜产业都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现代化蔬菜种植、培育优质蔬菜已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近年来,渝水区始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努力提高蔬菜产业生产效率。该区积极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蔬菜产业适度规模种植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提质增量 助推新发展
为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渝水区已打造多家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除都康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外,新余市政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集生态有机瓜果、蔬菜种植、果蔬生态技术推广、智能大棚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基地,着力打造农村农业产业“纯生态、真环保、重健康”的有机生态果蔬种植模式。
在发展有机种植的同时,渝水区还积极优化蔬菜产业布局,遵循“集中连片、环境无公害、常年多品种、特色保市场”的原则,抓好近城郊精细蔬菜种植区建设、乡镇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区建设等,巩固提升蔬菜种植专业村,并引导其进行高质量蔬菜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通过大力推广蔬菜大棚设施栽培、集中育苗和育苗嫁接技术,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努力改善蔬菜种植区域灌溉水渠、生产用电、道路硬化和通达、土壤改良等条件,提升生产水平与能力。
截至目前,渝水区蔬菜播种面积预计达9.3万亩,总产量17.1万吨,全区现有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3万余亩,设施蔬菜面积1万余亩,百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20家。今年预计新增蔬菜播面5200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200亩。据目前不完全调查,渝水区在田播种蔬菜7.5万亩,比去年新增0.3万亩,在田蔬菜产量13.7万吨。
持续优化产业 激发新动能
如今,渝水区蔬菜产业的主要品种有食用菌、秋葵及各类蔬菜,其中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省最大的香菇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林业龙头企业,省就业扶贫示范点,市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基地。公司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且通过提供无偿技术指导、赊销菌棒、入股分红等生产销售保障措施,惠及贫困人口4639人。
然而,要实现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创收,还需培育一批带动型的经营主体。为此,渝水区通过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创业,吸纳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建设了一批带动型蔬菜基地。同时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培育,引导他们发展适度规模蔬菜种植,优化产业结构。推广“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等蔬菜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不仅如此,渝水区还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改造重组、联营联合等形式,扶持壮大一批加工能力大、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联结种植基地的加工型蔬菜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等鲜切蔬菜,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
积极展望未来 迈向新台阶
谈到未来渝水区蔬菜产业工作的发展,区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四根说,渝水区将继续加大对蔬菜生产投入力度以及对新建设施蔬菜基地的政策扶助力度。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渝水区农业部门已将设施蔬菜建设工作纳入了乡村两级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并制定了设施蔬菜建设奖补政策。对新建的标准钢架蔬菜大棚每平米补助12元、连栋大棚每平米补助50元等,共发放补助86.5万余元。
同时,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并借鉴赣州其他地区发展蔬菜生产的优秀经验和模式,改变目前区蔬菜产业小且散的生产现状。把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支持。渝水区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落实“菜篮子”区长负责制,积极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在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瓜农”“菜农”的同时,也致力于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运用,推动生产全程监控,助力蔬菜产业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渝水区将通过扩规模、调结构、保供给、增效益发方式方法,力争用3年时间使区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超3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超1.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超17万亩,蔬菜总产量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7亿元;实现平常时期充足供给,应急时期保障供应。